這是德國在二次戰後阿德諾總理施行的一個政策

當初德國要求西方國家加強駐軍,並且表示願意提供歐洲軍隊的兵源

同時,在所謂的德國條約(Deutschland Vertrag)中,仍然允許佔領國在國內的駐軍

所謂放棄主權以獲得主權的作法,簡單的說,就是讓自己國家被整合到國際組織中

然後最後獲得完全的主權獨立。

而當初德國內部的情況呢,當然罵,而且罵翻了,

阿德諾後來也有盟邦的總理這樣的稱號

這跟我們常常講的:先求有、再求好,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對照最近關於WHA密件事件,

讓人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,到底是先求進去國際組織比較好,還是像過去烽火外交,寧願被杯葛,也不願意妥協比較好?

這個問題以及德國的經驗,放在台灣不能完全適用,因為當初的德國是被佔領國

整個國家還分作四塊被佔領,美國還曾打算把巴伐利亞邦整個變成農業邦

台灣,不是被佔領國,而是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,只是中國大陸不承認,而國際礙於壓力,雖然知道這個事實,卻得過且過,不要發生事情就好

那我們要怎麼突破這個困境,證明我們自己,

一種方式,就是像過去民進黨作的方式,證明我們很勇,烽火外交、迷航之旅,最後不惜一戰

因為這種方式,很明顯,也很直接地證明我們自己的存在

但是事實證明,國際上還是不想鳥你,希望你乖一點就好,

另外一種方式,就是想辦法參與國際事務,但是要擔心被中共打壓成一省、或者被其他國家,如美國,擔心我們又跟中國走得太近,還要面對國內的壓力

所以?怎麼選擇?

這是大家都要想的問題,選擇第一條路,就是要有護主權,不惜犧牲一切的心理準備,中共可能會反悔,兩岸可能會大倒退,甚至走回互挖牆角的老路,甚至邦交國可能就會陸續再少,在中共的壓力下,免簽也可能會繼續減少

選擇第二條路,就要有心理準備,常常得看阿共仔臉色,同時要想辦法把一些東西制度化,確保文件上都能夠至少像奧會模式一樣,但是民眾們呢,就得不時地接受這些新聞,因為反對黨一定會批評的,雖然他們執政時,可能情勢也不一定會改變多少,而這條路要走的好,有時候還得透過兩岸多一點的協商,增加互信,改變他們腦中那些水泥般的思維模式,是一條很長的道路,但是民眾有沒有耐心,不知道...

所以?這時候很像料理東西軍,

今晚你要選哪一道?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unwen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